校長的話

2023-2024 校長的話
2023年10月

 

        史懷哲(Albert Schweitzer)於1875年出生於德國,他一生共擁有神學、哲學、醫學和音樂四個博士學位。29歲時,他從一本傳教刊物中得知非洲剛果人民飽受飢餓與病苦折磨,便立志學醫。1913年,38歲的史懷哲博士辭去大學的教職,告別舒適的生活離別故鄉,遠赴非洲行醫。


         面對非洲酷熱環境、奇難雜症、土著們頑固的錯誤醫療觀念,以及難以想像的文化差異,史懷哲博士還是一一克服過去。他在非洲加蓬創辦叢林診所,不眠不休地為病人看病,救治了數以千計的病人,生活雖然艱苦,但他卻感到無比的快樂。


         史懷哲博士不畏艱難險惡,竭盡所能為非洲窮困的黑人服務了五十年,背後推動着他的,是一份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以及體察別人苦難的博愛精神。後來,世界上有許多醫生受到史懷哲博士精神的感召而獻身非洲蠻荒,他奮鬥的事蹟,更成為無數有志獻身於人類福祉的人勇往直前的力量和信心的泉源。


        史懷哲博士那偉大的道德情操和表現,成為人類博愛精神的象徵,他獲得了非洲人民的愛戴和舉世的崇敬,更被尊稱為「非洲之父」。1953年,78歲的史懷哲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,成為歷史上首位最無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。當史懷哲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,記者問他甚麼才是有價值、有意義的人生?史懷哲博士回答:「有工作可做,有對象可愛,有希望可想。」他說:「愛與快樂是唯一每次分享都會增加兩倍的東西。」。因着史懷哲博士的博愛精神以及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,世界就一點一點地改變,變得更充滿愛與包容。


        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。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懂得關心和尊重別人的人,自然也能得到別人的關懷和尊重。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無論從事甚麼職業,都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同。我們要從小教導孩子做一個有良好品德的人,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,將來成為一個關心他人、受人尊敬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。


葉韻婷校長

2022-2023 校長的話
2022年12月


張燕媚校長



【希望在明天‧行動在今天】

 

   作為家長雖然雙手要撐起整個家,但為了孩子,必定竭盡所能及二話不說便把最好的留給他們。老師與你們一樣,總是希望同學們將來面對人生時,都能夠跨過高低的山谷,走過遙遙長路,越過茫茫大海,建立美好和豐盛的生命!另一方面,相信我們都不會想子女們永遠乘着我們駕駛的船,而是期望他們日後可以駛着自己生命的「船」揚帆出海,面對風浪也能「乘風破浪」,因此我們今天便要為他們好好栽培和裝備他們的「美德」!


     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‧沙利文博士(Martin Seligman)曾說:要了解自己的強項與美德,並加以有效發揮,就會有正面情緒,讓生命更覺精彩和有意義。正因如此,北官當下《學校發展計劃》其中一個關注事項是「解碼正向生活」,近年都致力培養學生六種美德中的二十四項品格強項(Peterson & Seligman),去年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近80%同學們自信自己擁有至少一個品格強項,可見他們懂得欣賞自己,提升生活的滿意度!


    人類是「萬物之靈」,而六種美德中「靈性及超越」(心靈上的美德)可說是我們的「發電機」和「調節器」,今天校長嘗試用「靈性及超越」的其中一個品格強項-「希望」(H O P E)與家長們共勉:


    H(Hold)掌握:有「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」的信念。家長可協助子女從小建立,例如訂定「合理」而又「不太難達到」的目標,讓他們先嚐到「成功」的滋味,才一步一步地因應能力提升目標,並掌握生命,成為自己的小主人。


    O(Sense of Optimism)樂觀感:人生路上必定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正面和負面事情,孩子們感到事情會成功,有動力解決面前的困難;還是看不到出路,感到沮喪無助和沒希望,主要在於他們有否「樂觀感」和是否懂得運用「樂觀感」來解說眼前的情境,促使之後的行動。鼓勵家長陪着子女成長,當生活上遇到不同的事情時,可以身作則或協助他們利用「樂觀感」詮釋及作出正向的回應。


    P(Projection)展望未來:對未來的看法可以是兩個方向的:一是順應現時的環境事物預測將來的變化;一是期望將來的美滿成果,評估現今狀況,計劃相應行動去達成。家長可在平日啟發子女多思考從現今情況「展望」日後更高更美的未來,又可鼓勵他們對將來有憧憬,至於是「理想」、「夢想」或是「幻想」,只在乎他們有否對應現今作出合理分析及付出努力。


    E(Efforts)努力:要達成心願,必需付出,不能「守株待兔」和「不勞而獲」,正如愛迪生所言:天才是百分之一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。家長們可與小朋友多分享一些有關努力的價值觀和名人故事,更重要是對他們的付出多認同,多讚賞,小朋友就能憑着努力成就短期目標和長遠景願。


    「身教重於言教」,鼓勵家長凡事抱有「希望」,既可令自己的人生更美滿,又可成為下一代的學習楷模!正所謂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,願家長和我們一起為小孩子努力!


張燕媚校長
23.11.22

2022年11月


張燕媚校長



勤勞不懈有大志‧堅毅不屈無難事】

 

    「價值觀」影響每個人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和取態,給我們作為判斷、抉擇和指引行為態度的標準和原則。2021年,教育局試行一套「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」,給學校在規劃「價值觀教育課程」時參考及以此作為規範,並以「全校參與模式」推行,在課堂內外推展「價值觀教育」。


     學校首要培育學生十種「價值觀」和「態度」:「堅毅」、「尊重他人」、「責任感」、「國民身份認同」、「承擔精神」、「關愛」、「誠信」、「守法」、「同理心」和「勤勞」。校長在學年初開學禮中與同學分享了一個與「勤勞」價值觀有關的題目: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」,鼓勵同學們以 「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」中獲「星中之星」的兩位運動員(何詩蓓和張家朗)作為榜樣,為自己新學期訂下明確目標,然後願意做一隻「勤勞早起的鳥兒」,日後一定有好的成果!


    校長希望在此分享另一個價值觀:「堅毅」,因為它和「勤勞」可說是「雙生兒」,很多時都會一起出現,相輔相成:


  1. 「勤勞」和「堅毅」的精神固然重要,但我們先要為未來訂下明確可達的正確「目標」,否則便如小船在大海中沒有方向而隨波漂流。
  2. 有了「目標」成為方向,要做好準備和裝備自己才開始出發,因為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」。
  3. 開始了便要付出,努力不懈,因為「勤勞」是「動力的來源」。
  4. 過程中或許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困難或障礙,但只要我們抓緊方向,朝着目標進發,堅守正向積極的意念,勇於克服面前的挑戰和難阻,不輕易放棄,發揮「堅毅」的精神,一步一步向前走, 終會成功達成目標。
  5. 當我們「生命的船」擁有「勤勞」作動力能源,又有「堅毅」作舵和錨,便哪怕風高浪急,在學習或生活上都能夠迎接轉變和困難。

    學生在建立和運用價值觀的過程中,與生活不可分割。除了學校在課堂內外推展外,家長和教師都是小朋友成長支援網絡中十分重要的持分者,故此期望我們言教身教並行,成為同學們的好榜樣,同心培養他們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,提高他們抗逆、情緒管理、判斷、解難、社交和自我節制等能力,以幫助他們健康成長、熱愛生命、具國家觀念,並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,勇敢面對人生遇到的不同處境和挑戰!


張燕媚校長

2021-2022 校長的話
2022年6月

畢業紀念册贈言2021-2022

現在為「過去」感恩‧今天為「未來」學習

光陰荏苒,時光飛逝,轉瞬間六年級同學完成了小學階段,在此謹祝大家前程錦繡、鵬程萬里、豐盛人生!

本屆畢業同學在這兩年多裡經歷不一樣的學習,同學們、家長和學校都持續地因疫情而不斷作出調適,這或許提醒我們日後不論面對種種困難,也要堅持和嘗試找方法,只要有不屈不撓精神伴着我們向着目標前進,問題就會迎刃而解!

當看到大家可以回校上課時的興奮和笑容,又感受到你們多麼珍惜在北官裡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,還有同學的寶貴情誼,確是一幅十分美麗的圖畫。因此希望同學們緊握這些美好回憶,要常常喜樂和凡事謝恩,時刻都抱着積極正向的人生態度。

我們謹記北官校訓「全才致仁」(全人發展‧才德並重‧致知創新‧仁厚擇善),每個人必有其獨特性和才幹,除了要全人發展外,仁厚擇善的品德是值得推崇的。各位同學踏上中學後,要勤奮地為這個不斷進步和變化的「未來」世界而學習及創新,開展絢麗的一頁!

 

張燕媚校長

2022年6月

 

2021年12月

【親子關愛安全感‧自信高飛展潛能】

 

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因應不同的先天因素、成長背景及家長的教養模式,孩子在能力、性向或喜惡方面都有分別,亦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個別差異,其行為發展自然迥然不同。有些小朋友雖明知自己有能力做到一件事,但卻欠缺信心嘗試,表現退縮;相反地有些卻樂於接受新挑戰,從容面對成敗,不斷求進,積極自信。

 

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‧鮑比(John Bowlby)提出的依附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指出童年時期的「親子依附關係」對小朋友未來的性格、自我價值肯定及人際互動有很大的影響。鮑比及其後的研究人員歸納並發展出四種「依附類型」(Attachment Style) ,研究發現:安全型依附類型 (Secure) 孩童,與他的主要照顧者(例如父母) 相處期間,有陌生人介入時,會仍然安心地探索,與陌生人互動;當照顧者離開時,會出現傷感、難過哭泣等現象;當照顧者回到孩童身邊時,他會主動靠近,被照顧者安撫。 

 

我們最期望孩子屬安全型依附類型,這類型孩童成長後能夠發展出正面的自我槪念,勇於探索世界;對自己及他人都持正面態度,很容易成功與別人建立關係;亦能與親人彼此支持和安慰。這類孩子的父母是怎樣的父母?他們都善於正面回應孩子,對孩子有敏銳的觸覺。家長在親子相處上可以參考以下方法,以關愛孕育出孩子的安全感:

 

1) 增加「正面溝通」的親子相處 – 用心認識了解他們,敏銳他們的需要和情緒,並與他們同行。

2) 支持與關懷 – 對孩子的好表現,多給予認同和欣賞的言語、笑容、身體接觸或獎勵。遇到他們情緒低落時,多給點陪伴和安慰,讓他們可自小發展出正面的自我槪念。

3) 探索與建立 – 鼓勵及協助孩子樂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對新事物富好奇心,樂意接受新挑戰。

 

父母對子女的教養和相處模式,對子女的將來有重大的影響。不論孩子屬於哪一類依附類型,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,鼓勵家長和學校攜手努力培養孩子的「安全感」,成為他們的支援,讓他們充滿自信,發展潛能,展翅高飛,開創未來。

 

張燕媚校長

2021年12月

 

2021年11月


張燕媚校長


 

【為未來學習】

 

印度聖雄甘地(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)曾說:「未來如何,取決於今天我們做什麼。」同學們,「未來」尚未來臨,讓我們把握現在,反思我們的學習狀况,下決心用百分百的堅持和毅力,親手努力創設和成就燦爛的將來!

      「為未來學習」要建基於今天,「學習」是甚麼呢?今天嘗試跟大家用簡單熟悉的「六何法」(6Ws)去思考一下:

      1.    Why(為何要學習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現今科技高速發展,各種知識、資料和數據不斷以驚人速度倍增和累積,同學們必須努力學習,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和變化。

      2.   Who(誰在學習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同學們,你們就是學習的主角,因此須培養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態度。其實如若細心想,留心看,整個社會裏的每一員都在不停學習,世界都在不斷進步。

      3.   What(學習甚麼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學校提供基礎課程,並整合促進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有助的科目供同學們學習;另外,亦鼓勵同學選取一些感興趣的事物學習鑽研,例如持之以恆學習「一生一體藝」,發展個人潛能。為了配合新時代的多元創新元素,學校設計新穎的課程,讓同學初步掌握「未來技能」,包括數碼能力、溝通協作、創新解難等。

      4.   When(何時學習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每天上學是最密集最有效的學習時段,但憑着同學們敏銳的觀察力,基本上隨時都可吸收及應用新知識。

      5.   Where(何處學習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學校當然是同學們其中一個最好的學習場所,但現在學習不再局限在學校或其他實體建築物如博物館、圖書館等,亦可以透過互聯網、虛擬實境(VR)或擴增實境(AR)中學習。

      6.   How(怎樣學習):
           學習方式五花八門,每一種方式都具優點及適合不同的人。不論是書籍、報章、電腦、手機、應用程式(APP),或是參觀、訪問、問卷調查、專題研習、討論等,重點是我們要有策略地運用最有效而有利於學習的方法。

      「羅馬非一日建成」,學習有成效也並非能一蹴而就,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就是能成功成就未來的偉大項目。大家還記得嗎?我們一起興奮見證着我國[神舟十二號]於今年6月將三位太空人送到天宮太空站工作及生活三個月,轉眼於 10月,[神舟十三號]又把另外三名太空人(包括首位中國女太空人王亞平)送到太空站,這次還駐留長達6個月。其實中國探月工程計劃早於2004年1月獲批准正式開展,計劃預期歷時20年,並決心為載人登月的長遠目標作準備。就是因為在2004年已經訂下目標,為未來的20年不斷探索研究,才能堅持向着日後的夢想進發!

      北官同學們,你們既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,也是自己未來的主人翁。大家正值求學階段,校長寄望大家要抓緊時間,為自己寶貴的未來學習,打好根基,日後學以致用。要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和希望,更需擁有積極的人生觀,對社會有承擔,同時具備國家觀念、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。

2020-2021 校長的話
2021年5月

 

張燕媚校長


 

【畢業贈言】

 

      恭喜各位應屆畢業生完成小學階段,將要踏上中學,開展人生嶄新的一頁!祝你們前程萬里,展翅飛翔!

      過去六年在北官的日子裡,大家不單打穩學業基礎和發揮潛能,還有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,當中有笑也有淚,有順也有逆,有難忘的也有平淡的!同學們要感恩,感謝與你共同度過每一刻的「同學仔」、老師和家長,他們都為你的生命蘸上不同的色彩!

      今天你以北官為榮,臨別依依,期望每位畢業同學將北官校訓「全才致仁」(人發展‧德並重‧知創新‧厚擇善)成為一生的座右銘,他日北官定必以你為傲。

      張燕媚校長

      2021年5月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

2020年12月

為未來學習

執筆之際,正值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病「第四波」持續蔓延之時。自2003年起,香港已經歷五次因非典型肺炎及不同流感爆發而全港停課,這次席捲世界的疫症,對個人、家庭、社會,以至全球起了鉅大的影響與破壞,相信會畢生難忘!

家庭既是孕育小孩子成長的安樂窩,也是保護他們面對危險的避難所。疫情下,家長與孩子在家相處時間增多了,大家應該抓緊這機會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。在此用NPGPS代表五個英文詞彙互勉:

N(New Normal):在「新常態」下,孩子在學習和生活都遇上不少反覆轉變,情緒容易起伏。家長的支持和陪伴是抗疫的強心針,家人齊做靜觀練習、聽聽音樂,讓腦袋放空,釋放壓力。營造多關心、支持和鼓勵的家庭氣氛,以積極的態度與新常態共存。

P(Positive):面對一浪接一浪、未見盡頭的疫情,我們要培育「正向」思維,以感恩及樂觀的心態面對,發展「成長型思維」,跨過種種難關和挑戰。多向子女表達關心和支持,說肯定和欣賞的說話,適當地運用身體語言表達,給子女一個擁抱、微笑,或輕拍子女的背部、手臂或肩膀,適當地給與獎勵,增進親情和暖意。

G(Game):「滯留」在家中需要娛樂和遊戲調劑,為免電子產品成為孩子的「奶嘴」,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設計輕鬆及具創意的活動,例如利用家中物料做小手工、砌模型、砌圖或齊齊做廚神,促進親子感情!

P(Physcial Exercise):多做運動能提升自身免疫能力。締造動力家庭,家長抽時間每天與子女在家中齊齊踏步、做伸展,或跟著示範影片一起做有益身心的帶氧運動,強健體魄,增添樂趣。

S(Self-Discipline):家長與孩子分享每天的時間表,訂立實際可行的小目標,讓孩子自律完成;更可鼓勵孩子動手做簡單家務,例如整理床鋪、收納衣服、打掃清潔等,為家庭付出,培養自理能力及建立自信,孩子不再是被服侍的一位。

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鼓勵大家努力「增進親情,面對疫情;面對疫情,增進親情」!

校長 張燕媚

2020年9月


張燕媚校長


注入能量、結伴同行

各位好!我是張燕媚校長,很高興在新學年加入北官大家庭。在此衷心感謝剛榮休的鄧愛蓮校長過往領導北官不斷發展,與時俱進,為我們的學生建立一個充滿愛的校園。我期望與教職員繼續同心與家長及各持分者攜手努力,承傳北官的優良傳統,持續發展及追求卓越。

     學校在籌劃未來發展計劃時,思考到:「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」。首先,世界的「未來」會是怎樣?其次,究竟孩子要具備甚麼素養和能力,才真正成為「主人翁」呢?

    現今社會已進入「人工智能」AI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年代,高科技、大數據、擴展實境(AR)等技術運用及遠程工作模式的發展,可說一日千里。故此,我們再不能單單灌輸知識,而要為孩子 們注入面對未來的能量,並且與他們結伴同行,面對挑戰!

    有空間才可注入新能量,因此「留白」政策鼓勵為學生創造空間,讓他們可更靈活地及自主地發展潛能,提昇能力,放眼外界和未來,營造有動力的校園氛圍。

     有了空間及氛圍,學校在學習方面將會跨維度界限,透過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,讓他們培養自主持續學習的精神和技巧,藉此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。同時,學校致力推展校本STEM教育,提昇學生閱讀能力及強化他們的研習能力,期望三者成為同學們前進的「能源」,面對「人工智能」大時代。

     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格建立是不容輕視的,我們盼望家長與老師一起為學生注入「正向」能量,陪伴他們成長,讓孩子掌握生活技巧,從而懂得熱愛生命,成為自己的主人。

  願北官同學將來擁有豐盛絢麗的人生,共建美好的將來!

張燕媚校長

鄧愛蓮校長

按此細閱

Top